新聞

返回上一頁
教育傳媒到校
2023年10月
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仁濟醫院蔡衍濤小學 - 2023年10月

建設繽紛校園 啟發多元智能


仁濟醫院蔡衍濤小學持守「尊仁濟世」的校訓精神,致力培育莘莘學子成為社會棟樑,教「好學生」更「教好」每一位學生,培養他們明辨是非、熱愛生命、積極進取及造福社群,成為「學業體藝、並駕齊驅」的明日接班人。新任校長徐劍擁有超過 25 年的學校行政經驗,帶領教學團隊為學生帶來新穎的學習經歷,提供舒適的學習環境,讓同學在繽紛、愉快的校園中學習,使他們能夠茁壯成長,未來回饋社會、貢獻香港。

優化課時編排 設多元智能課

學校致力豐富同學的學習經歷,照顧他們知識與技能的多元發展。學校重新優化及整合課時編排,將學科課程集中在上午;下午時段則為同學安排不同學習活動,促進學生的多元智能發展。葉敏眉副校長指出:「學校重視學生的英語發展,特別安排2位外籍英語老師,加強同學的英語表達能力,以及溝通技巧,並於學時内進行英語拔尖課程,以提升同學的英語水平。同時更將星期一下午時段設為『語言課』,透過英語活動鞏固同學的語言基礎。」

星期二、四下午安排「才能課」,為同學提供不同課程,發掘其閃光點。活動部林婉貞主任表示,星期二主要安排藝術類課程,例如書法、國畫、中國民間工藝、敲擊樂等;星期四則偏向創新科技範疇,安排學生參加 STEAM 創作、Scratch 編程或創意機械人。學校推動「全校參與」的模式,並不會因為同學未能進入校隊而忽視他們的才能。

星期三下午則進行「成長課」,着重生涯規劃教育。學校會為每一級安排主題式活動,例如四年級「理財智叻星」活動中,每班學生需要設計一個展銷攤位,負責整個攤位的運作流程,並向三年級的學弟學妹銷售貨品。同學藉此能夠學習到銷售技巧、市場學知識、成本計算,繼而培養「企業家精神」,並從團隊合作中促進人際智能發展。徐校長補充:「及至高小階段,學校帶領同學走入社區,加深對香港的認識,舉辦『行程遊你創』活動,安排五年級生為四年級同學設計旅行日的行程。學生需要進行資料搜集、制定宣傳策略、計算行程時間和車費等,老師會從旁協助,給予同學建議。計劃讓學生能夠參與到學校規劃當中,並教導他們如何統籌活動,培養小領袖。」

豐富音、體、藝活動 繽紛校園生活

學校的活動非常多元化,尤其在藝術方面呈現濃厚的學習氛圍,提供中文話劇、英文話劇、芭蕾舞劇等課程,培養學生的語言和肢體表達能力。學校舞蹈組每年都能在校際比賽中獲得優異成績,展示出色的舞蹈水平。同時,學校亦設有合唱團、中樂團等,促進同學的音樂智能發展。在體育方面,學校成立不同運動校隊,除了特聘專業教練外,亦善用社區訓練資源,向香港橄欖球總會申請教練,分別指導男子和女子橄欖球校隊。

此外,學校舉辦心靈繪畫班,讓學生進行自由創作,以藝術作品表達內心的想法和感受,老師則從旁識別需要幫助的學生並及時提供支援。校方亦將心靈藝術納入常規課程,為他們提供紓發情緒和壓力的途徑。同時,學校會在不同樓層展示學生的優秀作品,甚至將其製成紀念品送予小朋友及嘉賓,分享同學的學習成果,建立「成功感」與「擁有感」,激發他們提升自我的動力。

常識、視藝雙軌並行 照顧學習多樣性

學校以「常識為本」及「視藝為本」的雙軌政策推行 STEM 教育,照顧同學的學習多樣性,讓不同能力和專長都得以發揮。學校特別新設「自然生態室」,配合生態教育課程,教導學生認識自然生態,以及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;另外,老師亦會培訓學生成為生態大使,負責照顧和餵飼小動物,例如:盾臂龜、守宮、水母等等,從而培養及加強同學的價值觀,包括尊重他人、責任感、承擔精神、關愛、同理心等,從生活中實踐正向價值。在雙軌政策下,學校的 STEAM 教育成效顯著,同學發揮創意設計不少優秀作品,其中去年設計的「動力雕塑」深受仁濟醫院屬下幼稚園的歡迎。今年學校更榮獲「大埔萬家歡樂迎中秋晚會」花燈設計比賽冠軍,作品運用科技、藝術設計、文化等知識,貫徹跨科學習理念。

視藝科主任莊筱朗老師補充:「每位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才能,學校希望讓藝術強但數理較弱的同學亦能夠積極參與 STEM 學習,激發對不同學科的學習興趣。透過開展跨科協作教學,扣連不同術科,推動全校參與,提升學生對創科學習的興趣。」學校積極舉辦各類型 STEM 活動,例如探索雞蛋和醋侵蝕的關係、太陽能船製作等,促進學生生活技能及科學發展。同時,視藝科亦會與常識科及電腦科合作,為學生安排鐳射切割課程,學習如何應用創新科技。

小一新生適應課程 融入校園愉快生活

幼小銜接是每位小一新生及其家長需要面對的挑戰,學校致力提供適切的支援及協助。早在6月起,校方已為註冊的新生舉行家長會,加強他們對學校的認識;另外會為新生提供為期兩星期的「英語適應課程」,並安排外籍老師參與課堂,營造國際化英文語境。「英語適應課程」不僅包括英文,更涵蓋其他科目,讓小朋友體驗小學的上課模式,老師亦會藉此觀察他們對英語的程度、興趣與能力,從而調適課程編排。

教務部馮仲儀主任補充,學校會在 8 月為同學安排半天體驗「適應班」;開學首個星期則作為新生的適應周,幫助他們熟悉校園生活與教學模式;第一個學期亦僅設模擬考試,減少同學的學習壓力,讓他們有更多時間和空間理解知識。此外,學校亦為家長舉辦「家長學堂」,教導他們「溫習秘笈」,以支援子女學習;開學後 3 個月更會舉行成長禮,邀請家長到校見證孩子的學習成果。

加強社區參與 建立回饋精神

辦學團體「仁濟醫院」作為提供多元化服務的慈善機構,會定期舉辦慈善活動,幫助有需要人士。學校亦藉此機會,安排同學走入社區,參與義務工作。例如賣旗籌款、探訪老人院、清潔海灘,以服務回饋社會,培養公民意識。此外,學校亦善用社會資源,讓學生參加「五學並舉之武藝校園計劃」,進行國慶武藝千人操大匯演活動,藉此加強與社區的聯繫,建立國民身份認同。同學在服務及活動過程中不但促進多元智能發展,更訓練他們的自理、溝通能力,實踐正向價值觀。

教育傳媒

徐劍校長 徐劍校長
持守「尊仁濟世」的校訓精神 持守「尊仁濟世」的校訓精神
優化課時編排 優化課時編排
豐富同學的學習經歷 豐富同學的學習經歷
促進學生的多元智能發展 促進學生的多元智能發展
豐富音、體、藝活動 豐富音、體、藝活動
學校成立不同運動校隊 學校成立不同運動校隊
繽紛校園生活 繽紛校園生活
推行STEM教育 推行STEM教育
以藝術作品表達內心的想法和感受 以藝術作品表達內心的想法和感受
融入校園愉快生活 融入校園愉快生活
加強社區參與 加強社區參與
實踐正向價值觀 實踐正向價值觀
校舍外觀 校舍外觀
返回上一頁